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,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,对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,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,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: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”。先后出台了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》《公共图书馆法》等法律法规。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”更是成为“十四五”规划重要目标。
在文化惠民政策的指引下,全省公共图书馆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,以助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“重要窗口”建设为己任,大力推进服务理念、服务内容、服务体系的重大变革,将“滋养民族心灵、培育文化自信”的使命落到基层实处,走到群众身边。
服务理念之变:从守护者到传播者。
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来有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使命,但随着科技发展,知识传播途径扁平化,图书馆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教育职能愈发凸显。如何将图书馆中的文化宝藏为社会公众最大化地分享与使用,成为图书馆人重点思考的问题。2018年4月,浙江图书馆基于“社会信用体系+互联网”模式,推出了“信阅服务”平台,一举颠覆传统到馆借还书方式,“在家躺着也能借书”。2019年1月,浙江图书馆取消借阅押金、还书滞纳金,真正实现零门槛、无边界服务。2020年1月,全省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开通,实现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通借通还,方便全省读者图书借阅。
服务内容之变:从图书阅读到精神享受。
提供高质量、高品位的图书文化服务,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。而围绕公共图书馆核心业务构建丰富立体的公共文化空间,为受众提供高品质精神文化享受,是新时代大势所趋。
读者可以到图书馆观展览、听讲座,感受文化熏陶;也可以参加公益培训提升文化素养,或是参与互动活动。公共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几百场阅读推广活动,包括艺术展览、公益讲座、传统文化交流活动、朗诵会、阅读大赛等,以多元、精品的文化盛宴激发全民阅读热情,提升社会文明程度。为适应信息时代大众阅读习惯,除线下场馆的活动外,还拓展出匹配移动终端的服务功能,以云展览、云讲座、文化直播、互动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延伸服务场景,展现文化的价值与乐趣。
阅读环境也是建设品质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一环,全省各地纷纷打造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阅读空间,甚至将书房开到了景区里,令读者在美景与书香的双重享受中体悟厚重的历史文化。公共图书馆场馆中还配备行李寄存、母婴室、无障碍设施、自动体外除颤器等便民服务设施设备,处处彰显人文关怀。
服务体系之变:从分散布局到共建共享。
全省103家公共图书馆,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覆盖面不够广、辐射能力不够强的问题,难以形成资源共享的合力优势。2020年6月,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、省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办公室、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了《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》,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便利化、智慧化、人性化、特色化、规范化,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,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。全省公共图书馆加强馆际合作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,健全基层服务网络,倡导各级公共图书馆以“图书馆+”的模式,通过共建、合作等方式,建成900家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图书馆和城市书房,三分之一的村图书室纳入到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中,为读者提供图书借还服务。
正是诸多的文化惠民政策,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大变样。全省公共图书馆致力于打造群众身边的满意图书馆,让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所有人,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