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5日,在浙江图书馆集体视听室,文澜读书岛举办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孙善春新作《见东坡:读<黄州寒食诗帖>》阅读分享会。这是文澜读书岛宋韵阅读系列的第十场活动,也是关于苏东坡的第三次分享,但依然非常独特,很有新意。黄州寒食诗帖>
独特之一,这是第一次关于书法作品的解读分享。众所周知,苏东坡是诗、文、书、画全能的天才,他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被书法界公认为“天下第三行书帖”,但过去从书法作品入手分析苏东坡的着作少之又少。
独特之二,艺术欣赏难以言传,尤其是书法作品的优劣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于是,以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和哲学思维来讲述艺术欣赏的真谛,便难能可贵。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陈谊博士竭力推荐这部《见东坡》,并把它定义为一本“关于书法教育、书法欣赏的谈艺录”。
作者孙善春没有写非常纯粹的学术着作,而通过《黄州寒食诗帖》,想让年轻人能愿意去了解中国的书法,引导年轻人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。作为出身于哲学专业的教师,孙善春在书里更多呈现的是问题与困惑。他希望通过解读苏东坡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,提高我们自己的修养,希望把这个解读做成接近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小入门。
《见东坡》从诗、书、文三个方面对《黄州寒食诗帖》进行了深刻剖析。这两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一种非常苦闷、困顿、凄惨、萧瑟的生活,但在每一个点上都能感受到苏东坡对生活的挚爱、留恋、深情以及那种浓到化不开的对艺术的体验。
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陈谊认为,哲学家和艺术家会给梦找到一个合理表达的出口,使之符合人类的道德情感。所以,是压抑、苦闷、困顿、孤寂和孤独成就了这本书。通过文字的阅读,通过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的再吸收和拓展,走进艺术世界,这是一种传承。孙善春老师将两首诗以谈艺录的方式漫谈出来更具可信力。
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老师分享了他的三点感受:第一,微观和宏观的结合才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个正确方式。第二,《见东坡》从苏东坡的字和诗进行研究,是非常直观的历史研究,更接近历史本源,与当前历史研究的主流田园考古有异曲同工之妙。第三,《见东坡》并未就东坡说东坡,而是发散式地深入、交互研究,让深奥的哲学理念和艺术欣赏规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。
孙善春教授最后说,什么是日常生活?日常生活就是天天这样,仿佛都是一样的。其实你真的以为你每天都一样吗?关键是,对不一样的地方你有没有觉悟?你有没有认识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