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杭州亚运会(亚残运会)的日益临近,喜迎亚运的氛围已全面升温。专业运动惠民、文体融合惠民、亚运场馆共享惠残、品牌赛事共融惠残……体育场馆惠民十条和《杭州喜迎亚(残)运惠残十条》的发布,让杭州的亚(残)运更加彰显“融合”的理念与“人文关怀”的气息。
3月10日,浙江图书馆组织“非视觉”摄影的视障读者与志愿者们共三十余人,前往大运河亚运公园进行拍摄创作。
“陈旭,你的面前是一片湖,湖的形状像叶子,整个亚运公园有三片叶子形状的湖泊,所以这片湖泊又叫三叶湖。湖对岸是国球中心,椭圆形。外立面由金黄色和深蓝色的玻璃幕墙构成,它的设计灵感取自良渚文化的‘玉琮’……”志愿者向身边的视障读者描述周边的景物和环境,帮助他堆积起完整的空间意向。
图片出自于视障读者
亚运公园除了亚运场馆外,花神跑道、主题营地、儿童乐园等运动休闲设施的加持,也让其成了众多市民踏春、锻炼、休闲的好去处。当天,视障者们除了感受到亚运场馆的开放与大气之外,还随着普通市民的视角,拍摄下朝气蓬勃的画面:孩童们牵着风筝恣意撒欢、长跑者在跑道上矫健奔跑、玩滑板的酷炫踢翻、飞盘爱好者腾空一跃……当然,还有春日的灼灼芳华和从容恬淡的景致。
图片出自于视障读者
在分享交流环节,视障读者庄严打趣道:“崔护说‘人面不知何处去’,我说因为都来了‘非视觉’摄影了。”王周是“非视觉”摄影的新成员,她感叹道:“今天我收获特别大,除了学到许多摄影知识外,我还在志愿者细致地描述下了解到帐篷是怎么搭的。因为平时别人只会跟我说这儿有个帐篷,但是我完全没有概念。当我今天真的触摸到并拍下来后,我真的感触特别大。如果有机会可以让我更多地了解身边的景物,那么我就会对自己生活的空间有更多的了解,对这个世界更加清楚。”
人们也许只有在观看残奥会、亚残运会的赛事时才能将残障人和体育产生联系,残障运动员的关注度远非能和普通运动员相比,更何况是普通残障人的运动需求?
其实,残障人有对运动的强烈渴望,也有参与各项运动的可能性。活动当天,视障者们聊到曾经参与过的体育竞技,如:盲人门球、板铃球、游泳、毅行,甚至是马拉松等。虽然上天没有给他们光明,但他们却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,用信念和汗水,不断突破极限,享受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,向他人传递“不屈不挠、勇往直前”的体育精神。
图片摘自网络
《奥林匹克宪章》中说道:“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,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,并体现相互理解、友谊、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。”消除人们对残疾人的偏见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“非视觉”摄影活动多次带领视障者走出家门、走向社会,希望在引导视障者融入社会的过程中,能让他们与普通市民产生良好的互动。这次的亚运公园拍摄,又发生了一则温暖的故事:
拍摄期间,亚运公园正在开展一项市民休闲的趣味运动——套圈儿,几位视障读者在志愿者和普通市民的鼓励下参与了进来。他们先用盲杖“估算”物品的距离和方位,然后便尝试套圈。这些特殊的参与者引起了周边普通市民的关注,纷纷停下脚步,为他们叫好鼓劲。
视障读者在志愿者的帮助下,用盲杖“估算”距离
期待成功
当最终套中物品,赢得奖品后,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。视障读者陈旭兴奋地说:“今天的‘非视觉’摄影活动,给了我最难忘的经历。”
“心心相融,@未来”,这次“非视觉”摄影的亚运场馆行,让每个人都体会到了开放包容、残健共融的人文关怀。我们相信,即将到来的杭州亚(残)运会,一定是一场尊重他人、平等共融、有温度的体育盛事。